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蔡越坤 万敏 梁冀 市场在害怕什么,政策层面又慌张什么?从硅谷到瑞士,那个“魅影”挥之不去……
3月份的欧美银行业危机乌云笼罩,风声鹤唳。
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ValleyBank,以下简称“SVB”)和签名银行(SignatureBank)出人意料地相继关闭并被接管后,即使美国政府罕见在第一时间承诺保护银行存款,暂获喘息的市场并不安定,尤其是金融股,演绎了过山车一般的行情。
3月15日,瑞士信贷(CS.GN)股价创史上最大跌幅,市场担心危机蔓延至大西洋(600558)对岸的欧洲。
同日,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第一共和银行(FirstRepublicBank)正在考虑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项,让恐慌情绪卷土重来。
3月16日,市场好消息频传。瑞士信贷称将从瑞士央行流动性工具中筹资至多500亿瑞士法郎;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的紧急贷款计划可能会向美国银行系统注入多达2万亿美元的资金;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等美国大行同意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300亿美元的流动性……
坐不住的瑞士央行、英国央行亦相继表态,严阵以待SVB倒闭可能引发的外溢冲击。无论是机构“爆雷”还是政府或行业“驰援”,均可谓迅雷不及掩耳。
一场裹挟着市场情绪、摇摆预期、监管“灭火”的银行业“信心危机之战”扑面而来。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杜泽飞(FrederikDucrozet)认为,各国央行在监测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溢出效应时或会更加谨慎,“近日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事件,导致全球宏观前景和利率周期戏剧性地重新定价。”
风暴眼中的银行各有各的问题,但它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倒下”,可能并非偶发事件;与SVB倒闭背后游移的那个“魅影”有关。
美联储加息是否导致经济衰退尚难定论时,仅48小时,堪称美国银行业“优等生”、可谓创新生态系统内外投资者之首选金融合作伙伴的SVB轰然倒下。因为资产(久期)错配,因为流动性危机(420亿美元的挤兑),因信息“泄露”引致大面积恐慌;但这只是表象。倒在金融紧缩周期下的SVB,自我救赎失败,黯然离场;其中,既有国际评级机构“失职”、巴塞尔Ⅲ监管漏洞之惑,也有SVB资产负债表骤扩骤缩“失控”肇因。
高利率高通胀时代来临,货币之“水”退潮后,曾经的“雷”及风险隐患亦渐趋暴露;市场主体对此可能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尽管政策层面表态银行体系有韧性,流动性无忧;时间将会给出答案,没人能准确预测到下一场危机会从何处开始。
复盘
这个时刻将被载入史册。美东时间2023年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接管硅谷银行。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门的结论是“硅谷银行被接管的理由为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
3月8日,硅谷银行的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FinancialGroup,NAS-DAQ:SIVB)公告通过普通股融资12.5亿美元,通过存托股融资5亿美元。
此外,硅谷金融集团还和投资机构GeneralAtlantic签订了协议,以普通股融资的方式认购5亿美元。融资合计为22.5亿美元。
当日早些时候,SVB还宣布完成了所有的可供出售证券组合约210亿美元的出售,将会在2023年第一季度造成约18亿美元的税后损失,损失约8.6%。
一家银行的集团母公司冒着浮亏的损失紧急筹资,这对市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人心浮动,人们开始猜测,它是否遇到了巨大的流动性缺口?公告发布后,SIVB收盘价跌幅超过60%,盘后股价又跌超过20%。美国六大银行跌幅在4%-7%之间。
尽管硅谷金融集团可出售证券带来的实际损失不到10%,但令人担忧的是2022年持有至到期资产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资产中超过90%为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占总资产比例上升超过20个百分点。
市场慌了,SVB融资路演时披露的数据也“泄露”了重要信息。按照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的话说,如果不是路演披露,市场并不知道详情。闻之,市场认为硅谷银行快破产了,更加速挤兑。“挤兑”对银行而言,极为致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称,仅在3月9日这一天,储户和投资者对硅谷银行的取款总额高达420亿美元。当日硅谷银行股价跌幅超60%,市值蒸发94亿美元,创历史最大跌幅。
截至去年底,在美国排名第16大银行的SVB,拥有约2090亿美元的资产和1754亿美元的存款。而一个月前,即2月14日,根据“增长、信贷质量和盈利能力”等评选指标,硅谷银行位列福布斯“美国最佳银行”100家最大上市银行中的第15位。
上一篇: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由天火3注册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mi1glisse.com/zhuangxiugonglue/6221.html
Copyright © 2012-2018 全屋实木定制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琼ICP备xxxxxxxx号